2月28日,學校召開2022年工作布置會議,對學校新一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體校領導、中層干部、七級八級職員、黨支部書記、各系(所)負責人、全體輔導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主持。

2022學校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學校改革發展,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學?!叭阶摺钡诙降哪繕巳蝿?,以“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提升年”為主題,著力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守正創新、攻堅克難,加快學校高質量發展,以深入開展“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為抓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開創學校改革發展新局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廣東省監委駐美高梅mgm1888監察專員向獻兵從十個方面對今年的學校工作作了部署: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提升黨的建設質量。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做好黨的思想建設工作;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深入開展“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二是貫徹落實中央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和教育評價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人才工作機制改革;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三是健全交叉融合發展機制,強化學科優勢和特色。縱深推進“123N”學科建設戰略;持續深化學科體制機制改革。四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升辦學品牌和聲譽;提升研究生學位與教育水平。五是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六是兩校區專班加強謀劃對接落實,充分發揮多方聯動效能。深入推動和東莞市、松山湖的合作共建;深入推進和湛江市以及“湛茂陽城市群”的合作共建。七是創新科研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科研創新活力;加強科研條件和平臺建設。八是全面加強大學附屬醫院建設,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全面優化大學附屬醫院結構,提升大學附屬醫院水平;全力建設北部灣和粵西區域醫療中心;全面提升醫療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九是不斷增強辦學條件和服務水平,營造良好辦學環境。建立健全融合高效的校園“大安全”工作機制;營造良好辦學環境。十是做好民生實事,增強師生員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學校黨委副書記羅輝布置2022年學校黨建重點工作。羅輝將黨建工作要點從6部分28項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一是持續加強學校黨的政治建設;二是持續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三是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四是持續抓好確保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五是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六是持續推動統戰、群團、離退休、鄉村振興等工作。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結合學校工作任務和要求,提出三點要求。
總結回顧工作,堅定發展自信,切實增強加快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信心決心。盧景輝表示,2021年,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緊緊圍繞“三步走”戰略部署目標任務,聚焦發展主題,堅持黨建統領,扎實推動高水平醫科大學建設,各項事業向上向好,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黨建工作質量持續提升。學校4個單位順利通過全省高校黨建“雙創”工作期滿驗收和中期評估。學校黨委被湛江市委授予“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黨委工作案例榮獲全省高?;鶎狱h建工作創新案例一等獎。附屬醫院黨委和附屬第二醫院黨委獲評全省醫院黨建“四有”工程示范點、附屬二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中心黨支部入選全國樣板支部。
立德樹人成績顯著。2021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達96.00%。全校本科生考研升學率達21.92%,其中臨床醫學專業考研升學率為50.38%。校團委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學校獲評2021年 “全國最佳實踐大學”,是全國唯一自2016年以來連續6年榮獲此殊榮的高校。
人才培養能力持續增強。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十計劃”,口腔醫學、康復治療學等7個專業獲省級一流專業;新增2個本科專業(眼視光學和中藥制藥專業,2022年又獲批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醫療保險);堅持“引培并舉”,加大引才、用才力度。
學科科研水平實現新突破。學校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4個學科新增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與去年相比,學校ESI全球排名提升125位,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ESI全球學科排名分別提升73、79位。
內生動力活力不斷增強。召開6個專題工作會議,推進學校頂層設計。海東校區項目動工建設。東莞校區科技大樓建成移交。深化改革教師、科研、學生、學院、部門、績效等方面的評價考核機制;加快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聚焦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改革學生評價,建立科學教育評價體系。學校被評為“松山湖20年突出貢獻企事業單位”。
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有力。在屬地疫情期間,積極選派志愿者隊伍服務地方疫情流調、核酸檢測工作。附屬醫院、附屬二院、附屬東莞第一醫院主動承擔屬地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工作,充分彰顯了廣東醫人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瞄準目標任務,聚焦重點突破,全力以赴持續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盧景輝指出,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學校在高水平大學建設新起點上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重點在“六個持續發力”上下深功夫。
在機制體制改革創新上持續發力。今年學校工作主題是:“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提升年”。2016年以來,我們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工作經驗,每年圍繞1個工作主題進行系統謀劃和重點突破,2016年是“工作效率工作作風提升年”,2017年是“人才隊伍深化建設提質年”,2018年是“基層黨建質量鞏固提升年”。2019年是“本科教育深化改革提質年”,2020年是“學科內涵建設水平提升年”,2021年是“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提質年”。
在深化開展主題活動上持續發力。今年和今后一段時期,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是繼續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進一步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突出抓好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在全校開展“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2022-2024)主題活動,致力于培養學科領軍人才、青年學術英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全面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
在開好專題工作會議上持續發力。重點籌劃開好體美勞教育工作會議,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共青團工作會議,宣傳思想工作會議。
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穩定上持續發力。堅持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落細落小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好“四精準”“六分”“一獨立”“三全”“五管”的要求,織密織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疫情防控工作網絡,堅決守住“決不允許疫情侵入校園、決不允許校園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線,全力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發力。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己任,著眼國家戰略布局,遵循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創新等規律,通過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和提升學科水平,進而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上持續發力。堅持把政治建設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根本性建設擺在首位,持續鞏固風清氣朗的政治生態。按照學懂弄通做實要求,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凝心聚魂。抓好干部隊伍建設,統籌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建立完善干部交流、輪崗、頂崗長效機制,樹立正確的導向,立好干部隊伍建設的“標桿”。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聚焦政治監督,深化標本兼治,加大校內巡查力度,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積極搶抓機遇,凝聚發展合力,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盧景輝表示,不搶抓機遇,就會錯失發展良機。缺乏危機意識、問題意識是最可怕的,最容易貽誤事業。
要認清形勢,樹牢搶拼意識。看不到自己單位和部門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感受不到事業發展的危機是最大的危機。要準確把握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發展路徑,就要加強學習,認清形勢,強化搶拼意識。發展歸根到底要靠自己,發展要靠認清情勢,發展要靠搶拼機遇。
要勇于擔當,凝心聚力抓發展。擔當作為就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決不能把工作落實在口號上、停留在嘴巴上;不能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能消極懈怠、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學校領導班子要帶頭抓工作,親自抓、親自管。中層干部、各部門負責同志要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以昂揚姿態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要壓實責任,強化工作落實。抓執行力就是抓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再好的藍圖,不去落實,也是鏡中花、水中月。各部門、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求真務實抓落實,腳踏實地抓落實,撲下身子、沉到一線,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解決問題、破解難題中抓落實、促發展。
要強化監督,嚴格督查問效。對全年工作要點,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思考,緊密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要建立健全定期通報制度,對任務完成情況實行清單式督查,動態跟蹤、定期研判,真督真查、嚴督嚴查,充分調動干部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積極性。(文、編/王麗君 圖/周圓 王麗君 審/馮錦山)